十二时辰养生法全集(健康养生十二时辰养生法)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8|发布时间:2024-12-31
【健康养生】十二时辰养身之道
中医理论强调“顺乎自然”,即遵循人体自身规律运行的法则。这包括东西南北的方向、春夏秋冬的时间循环以及生长收藏的生命节律。违反这些规律,身体就会生病;而顺应它们,则能促进健康长寿。
因此,在时间医学中,中医将十二地支用作每日周期性变化的标记。日节律指的是人体在一天中的阴阳消长和盛衰情况。
子时,即夜间的11点至次日凌晨1点,亦称为“人时”。此时为阳气初生之时,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故以“人”来命名此段时间。中医理论中提到,“人身之气机,日日俱从子时生发。”(张介宾语)。子时是胆经活跃的时刻,《内经》中有“凡十一藏取决于胆”的说法,即所有脏腑的功能都依赖于胆气能否顺利生发。人们通常在夜晚九、十点钟感到疲倦,但到了11点左右又会变得精神焕发,这是因为此时胆气开始发动所致。然而,在子时,阳气尚处于萌芽阶段,因此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护这一微妙的生命力。“子”代表农历十一月,强调了冬季收藏的重要性。
丑时,指夜间的1点至3点,此段时间气血流注于肝经。肝脏的主要功能是藏血,所以在该时段保证良好的睡眠就是对肝脏的滋养。由于血液属于阴性能量,具有收敛的特点,因此,在十二生肖中,“丑”代表“牛”,意味着此时虽然阳气有所增强,但仍需保持平衡、防止过度升发。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深度。“丑”字中的“又”(手)象征着手持三指,表明在寒冷的天气里难以行动。中医所说的“肝为将军之官,谋略出焉”,亦表达了同样的道理:将军不仅英勇善战,还需谨慎策划。
寅时,即夜间的3点至5点,此时气血流注于肺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月建寅和十二经脉中以肺经为首,都象征着开始的含义。在这个时刻,人的身体各部分逐渐从静止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对血液和气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作为“相傅之官”,肺的任务是均衡全身的功能,一旦出现宣发或收敛功能失调,则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寅”对应农历二月,阳气开始旺盛。
卯时,即凌晨5点至7点,此时气血流注于大肠经,标志着一天的开启。卯时在月份中代表三月,是阳气最为充沛的时候。中医认为,在这一时间段内,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都逐渐恢复活力,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辰时,即早晨7点至9点,此时气血流注于胃经。“辰”对应农历四月,表示万物生长茂盛之时。在这个时段,人们开始进食早餐,以补充夜间消耗的能量,并为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巳时,即上午9点至11点,此时气血流注于脾经。《说文》中解释“巳”意味着六月的滋味,象征着收获与精华。“巳”对应农历五月,阳气已经完全显现,阴气则已退藏,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之景。
午时,即上午11点至下午13点,此时气血流注于心经。心脏被称为“君主之官”,负责调节全身的生命活动。在这一时刻,正是一日阴阳相搏、神明焕发之时,故而适合进行冥想或小憩来调养身心。“午”对应农历六月。
未时,即下午13点至15点,此时气血流注于小肠经。《说文》中提到“未”的意思是味道,在月份上代表六月。正如食物的味道代表其精华一样,人体的小肠在此时刻负责吸收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
申时,即下午15点至17点,此时气血流注于膀胱经。作为足太阳经脉的一部分,膀胱主管水液代谢和排泄功能,在此时间段内应多饮水并摄入水果以促进健康。“申”对应农历七月。
酉时,即傍晚17点至19点,此时气血流注于肾经。酉在十二地支中意味着成就,并对应着农历八月的季节特征。如果说清晨5-7点代表一天或一年的开始,那么傍晚5-7点则象征其终结时刻。自然界的天地和人体的小天地从这一刻起进入秋冬收敛阶段,此时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病变往往与肾的功能有关。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