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不当易致病体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90|发布时间:2024-11-26
秋冬养生须谨记几点
古人云,秋收冬藏。《黄帝内经》认为,在这种季节里,要保持精神的安静,封闭身体所有开泄的气机,这样才能保护好肝肾,保证身体好的来年依旧倍儿棒,偏寒的也能借机调整体质。
1.子午觉养生
冬天更要睡好“子午觉”。所谓子午觉,就是早睡晚起,不要过分熬夜,最好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再起床活动;条件允许的话中午在12点到13点间眯一会,以20-30分钟为宜。如果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放弃这个光明正大的赖床机会,那更要来杯热粥、穿暖一点。冬天人的阳气都藏在丹田处,四肢阳气不足,做好全身特别是后背的保暖工作才不会容易手脚冰凉。
此外,冬藏也要动起来,白天有空就晒晒太阳、加强锻炼,从中医角度看冬季运动能促进阳气生长,西医也认为它有助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
2.养脾胃
冬季还要注意脾胃的保养,早餐晚餐早点吃,早上喝水、吃“硬”食,晚饭喝稀、喝蜜水。如果脾胃不好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调养。这样有助于防止肚子疼和容易饱的坏习惯。
3.藏情志
情志的陶冶也是非常重要,冬天要注意保持精神的安静、心情舒畅。情绪不佳时可以考虑通过运动、美食、朋友聚会等方法缓解。如果你有好的习惯,保持良好心态和积极的情绪,你将更容易走出寒冬,迎接来年。
中医养生也要辩证,不同体质的人秋冬进补需求是不一样的。比如说,阳虚的人就需要多吃羊肉、狗肉、兔肉等补血壮阳的温补食物;血虚则是在温补食物中还要添加首乌、枸杞、当归、红枣等;气虚的话,可以在温补食物中适当加入五爪龙、党参和北芪等;阴虚者,可以选用雪蛤、水鱼、水鸭、乌龟等食材,并适当添加生地、天冬、玉竹、麦冬、等药材煮药膳。此外,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所以进补方法也应该灵活变通。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空气干燥,北方人可以大口吃狗肉,大把放姜等“热气”的温补食材,但南方人就不行,南方温暖湿热,那么吃很容易上火,滋补更合适。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