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中医专家解析:端午节养生秘籍——驱邪防病、饮食调养与情绪管理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4-10

农历五月初五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充满浓厚文化氛围的民俗活动,更蕴含着丰富的中医养生智慧。据古谚语:“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这表明了端午节前后,随着气温上升和湿度增大,蚊虫等有害生物开始活跃,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春夏养阳”原则在端午节期间尤为重要。这一时期,由于天气湿热,细菌、真菌生长速度加快,蚊虫活动频繁,人体更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在端午节时挂艾叶、包粽子等习俗被赋予了防病驱邪的意义。

中医专家马继伟指出,《黄帝内经》中提到的“春夏养阳”原则在端午节期间尤为重要。在端午节前后,湿热的气候条件容易使人体生病,因此形成了端午养生防病的传统。例如,艾草被广泛用于驱除湿气和虫害,同时还有辟邪的功效。香囊中的中药材(如艾草、藿香、苍术、薄荷、金银花等)能散发香气以辟秽祛浊,为人们提供自然的健康保护。

中医专家解析:端午节养生秘籍——驱邪防病、饮食调养与情绪管理

在端午节的饮食方面,粽子是不可或缺的传统食品。据《本草纲目》记载,糯米具有暖脾胃、止虚寒泻痢和缩小便的作用,还能够发痘疮。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味甘性温,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功效。在包制时,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红枣、花生、莲子、薏米等食材,丰富其营养和滋补作用。

粽子的制作材料各有讲究,北方常用芦苇叶包裹,南方则多用竹叶或荷叶。芦苇叶具有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的作用;竹叶能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而荷叶则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专家提醒,在享用粽子时应注重食用方法,尤其是糯米不易消化,过量食用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因此,建议在端午节期间选择趁热吃,充分咀嚼,并适量食用。对于老年人、小孩、脾胃虚弱者以及糖尿病患者来说,不适宜大量食用粽子。

中医专家解析:端午节养生秘籍——驱邪防病、饮食调养与情绪管理

此外,在盛夏时节,人们容易因情绪波动而感到急躁和愤怒。采取听音乐、阅读书籍、冥想、打坐等舒缓活动有助于调整心情,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的体内电解质流失,从而预防中暑或热射病的发生。端午节期间的养生之道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蕴含着科学与智慧的结合,提醒我们关注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保护。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