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中医视角下的饮酒智慧:养生还是风险?探秘酒的作用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4-10-18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酿酒的发源地之一,在古代文献中有关于饮酒的记载。酒及其饮用方式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与传统医学有着长期而密切的关系。

各种类型的酒都具有“通血脉、温肠胃、御风寒”的功效,其性温味辛带甘苦,能祛寒发散,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舒筋活络,驱除风湿和关节疼痛。由于多数酒是由谷物酿造而成,含有甘甜的成分,还能够补益肠胃。

据《博物志》记载:“有三人于雾中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饱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不适,唯饮酒者健康。此说明酒具有辟邪、杀虫的功效,胜过其他物质。”这表明酒还能发挥驱除恶气和净化环境的作用。

中医家喜爱使用酒,因为其能够促进药物作用于脏腑经络的特性。酒是由米、麦、黍、高粱等原料与曲发酵而成的一种饮料。根据制作方法的不同,酒分为蒸馏酒和非蒸馏酒两大类:前者如米酒、黄酒、葡萄酒;后者则称为白酒或烧酒。在药用上,浸制药物多采用烧酒,而引用药物时以黄酒为佳,陈年白酒尤为理想。

白酒

中医认为,适量饮酒有助于温通经脉、舒筋散寒、疏通气血和止痛,适用于寒气凝滞、血脉瘀阻、风湿痹症及引行药效。《本草纲目》提到酒“少饮则能活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过量饮酒则伤神耗血、损胃失精”。

黄酒

黄酒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饮料,以糯米为原料,利用酒曲发酵酿造而成。酒精含量约为15%~16%,是一种理想的酒精类饮品。中医认为,黄酒能行药势、通络脉、活血化瘀、温补脾胃、养肤散湿气,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节疼痛、消化不良、冻疮和手足不暖等症状。秋冬季节温饮黄酒可有效抵御寒冷,预防感冒。

米酒

又名醪糟、酒酿、甜酒或糯米酒,是蒸熟的糯米与酒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味饮品。中医认为,它能补气血、散寒活血、滋养皮肤,适用于食欲不振、胃寒疼痛、虚寒性痛经、妊娠水肿及乳汁分泌不足等情况。《随患居饮食谱》指出其具有“补气养血、助运化”的功效。

建议

适量饮酒的推荐为:啤酒以半瓶为限,葡萄酒和黄酒每日不超过100克,白酒则不要超过50克,并尽量选择低度数的酒品。避免空腹喝酒,且在饮酒后应避免立即服用药物。

不宜饮酒的人群

心血管疾病患者

酒精能产生兴奋作用并扩张血管。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过量饮酒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并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应避免饮酒。

肝病患者

无论是患有肝病的个体还是肝脏功能欠佳的人群,都应对酒精说“不”。酒精会刺激肝脏,损害肝细胞,直接导致肝脏毒性。对于已确诊为肝炎的患者而言,饮酒可能会加剧病情,并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风险。

肠胃疾病患者

肠胃疾病的患者若饮酒,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并引起反酸现象,这可能加重原有症状。特别是对胃炎或胃溃疡患者来说,持续饮酒将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情况发生。

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主要分享了中医知识的学习途径,并呼吁大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在享受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科学与健康的结合。

国之健健康大讲堂,每日提供一点中医智慧,助您实现身心的健康。

中医视角下的饮酒智慧:养生还是风险?探秘酒的作用中医视角下的饮酒智慧:养生还是风险?探秘酒的作用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