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疏调养生之情志养生(中医养生之情志)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6|发布时间:2025-01-20

最近在医馆遇见一位100岁老太太,皮肤光滑细腻,肤色红润饱满,神采奕奕,请教其保养之谜,老人笑答:“就是不要管闲事”。这句话听似通俗,却意义颇深。国医大师张震93岁高龄,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仍坚持坐诊带教,学术报告上逻辑思维清晰,声音洪亮,精神状态之好,让我们这些弟子敬佩不已。从百岁老人和国医大师身上为我们见证了情志养生的最高典范。


近年来,中医学中的心理保健思想正在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好的状态”。由于“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当代社会由精神因素引起的心身疾患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多发病和流行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已经构成对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威胁,而这些疾病的产生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情志保健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中医认为所谓情志,即指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人的七种情绪。在正常情况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只有情绪有过的情况下才对身体有害,《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则将喜、怒、忧、思、悲、恐、惊正式列为致病内因。


《素问·至真论》中说:“七情生于气也。……若七情之过,则气亦不和。”因此,七情太过就必然会导致气机失常,引起各种疾病。这是由于人的七种情绪直接与人体的气血关系密切,当某种情绪出现时,就会影响到身体的气血运行,从而导致一定的生理变化。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好情志之间的关系,避免情志失衡,才能维持身心健康和平衡。


和喜怒: 喜贵于调和,而怒宜于戒除。喜也应适中适度,不宜太过。怒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发怒时的制怒方法:转移、吐露、忘却、想象、让步、避免;或用情志相克:恐克喜,悲克怒,以求平和。


去忧悲: 老年人由于精气亏虚,易生忧悲之苦,而损伤神气,加速衰老,所以老年人应特别杜绝忧悲。可用情志相克:喜克悲。


节思虑:思虑过度可出现头昏、心慌、失眠、多梦、痴呆等症状。可用情志相克:怒克思,以制思虑。


防惊恐:惊恐可导致人体气机逆乱,出现惊慌、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病症,可用情志相克:思克恐,以防惊恐。


养神:静则神藏,躁则消亡。这是《内经》里的一句话,神气清净而无杂念,可使真气内存,又如何做呢?一是抑目静耳:对扰乱心情的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二是寡思虑以养神;三是多练静功,即静坐、吐纳、调息、服气等方法。

疏调养生之情志养生(中医养生之情志)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