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应用之四十二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90|发布时间:2024-12-24
四象学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应用(四十二)
此前,我们探讨了许多东西方数学体系的差异。今天,我们将讨论它们共同之处:数字是人类意识对客观实在的一种反映。
这个观点确认了东西方数学建立于同一基础上——即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同时,它也强调了数字产生的二元性,一是客观存在,二是主观感知。没有这两者之一,数字就无法产生。所以,数字的生成应当被视作一个四象问题:只有当客观世界存在实在且人的意识有所反映时,才能形成对数字的认识;反之,则不能。
在解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东西方数学理论并未出现分歧,但在解释具体情境下却产生了不同看法。这种争论不仅存在于东西西方哲学中,在西方科学体系内也引发了激烈的哲学辩论。
对于“客观存在但意识未反映”的情况有两种观点:唯物主义者认为这不影响数字的存在,应视为一种数字;而唯心主义者则认为没有人类意识的介入,不能形成对数字的认识。同样,“不存在实在却有意识反映”这一状况也有两种解读:唯物主义主张这种情况下不具备产生数字的基本条件;唯心主义者则认为,即使缺乏客观基础,只要存在主观感知就应视为一种虚在,并可表达为数字。
基于西方哲学对数字四象问题的分歧认识,现代西方数学采取了一种排除哲学争议的方法,即以“客观实在且意识有所反映”作为数字生成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西方数学开始了对于数字结构的研究。
那么,在中国远古钟鼎文化时代,中国人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显而易见,“存在与否”与“感知有无”的关系构成了一个二元对立的问题,即客观世界是否具有实在性以及意识是否有所反映。然而,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并非简单的有或无的关系。
当谈到客观实在时,它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但人的意识却复杂得多——它可以与现实完全吻合,也可以并不一致。这种一致性或者不一致性就形成了一个四象的问题:即在客观世界存在的前提下,人类的意识可以是有所反映(阳),也可以是没有反应(阴);同样,在没有物质基础的情况下,意识也能表现出有所反映或无反映的状态。
因此,我们可以用以下表格来简单描述这一进程关系:
- 阴阳观: 存在/不存在(有/无)
- 三焦观: 似存在、似不存在、明确的存在或不存在
- 四象论: 明确的存在且意识有所反映,存在但未被感知到,不存在且没有反应,完全的虚无。
这些理论都不是现代西方数学中通过堆栈方式产生的。相反,它们是对数字生成过程的一种本源性理解。数字中的阴阳属性认识同样是一个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四象问题的理解和认知。
在中国钟鼎文化所形成的属性数学体系里,“三、四、五、六、七、八、九”是其核心概念,而唯独没有“一、二与十”。这反映了更深层次的辩证观念:在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面前,简单的数字抽象往往难以充分表达万物之差别。
作者:赵致生
日期:2013年1月5日
地点:湖南长沙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