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唐代食疗智慧:食疗本草探秘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7|发布时间:2025-04-01
古代人民在探索食物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许多食品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饮食疗法在早期的医药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早在先秦时期,《周礼》一书就将医学分为四个分支:疾医、食医、疡医和兽医,其中食疗是其中之一。

唐代的《食疗本草》不仅是一部详实的古代营养学与食物疗法专著,还是一本具有临床价值的经验方集。该书最初由孟诜编写,他生活在公元621年至713年间,是一位著名的医药学家,来自今天的河南临汝。
孟诜年轻时便热衷于医学和药学,并擅长运用食物进行治疗和养生。他曾说:“若想保持身体健康并延年益寿者,应当做到言语温和、良药常备。”他撰写了《补养方》和《必效方》等书籍。
后来张鼎将孟诜的《补养方》增订,并更名为《食疗本草》,专门讨论食物疗法。原书已经失传,但至今仍存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据记载,《食疗本草》原本包含138条目,张鼎又增加了89条目,总计227条。
该书籍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实用性强。它收录了许多卓有疗效的药物和单方,并对一些药物的禁忌也提出了不少切合实际的建议。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