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运动降糖需谨慎:警惕这4种禁忌情况,健康运动有讲究!
作者:佚名|分类:运动养生|浏览:87|发布时间:2024-12-03
糖尿病患者通过适量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然而以下四种情况下应避免运动,否则可能带来风险。
糖尿病的全面管理包括五个关键要素,即所谓的“五驾马车”,涵盖糖尿病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等方面。
尽管许多糖尿病患者了解运动的重要性,但他们可能不清楚哪些人适合进行运动以及哪些人不适宜。
一、适合运动的人群
1. 二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患者最为合适。
2. 经过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后病情有所改善的患者,或者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少量胰岛素时可以适当运动。
3. 有轻度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可根据病情、患者的耐力和运动后的反应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二、不适合运动的人群
1. 血糖水平超过16mmol/L。
2. 明显的低血糖或血糖波动较大。
3. 存在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和乳酸酸中毒等。
4. 有严重的心、脑、肾、眼慢性并发症的患者。
为何要进行运动治疗?
1. 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众所周知,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适当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或消除胰岛素抵抗。
2. 调节糖代谢,利于血糖控制。运动后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直接摄取和利用,减少胰岛素抵抗。
3. 加速脂肪分解,调节血脂,控制肥胖。运动可消耗能量,加速脂肪分解,尤其是肌肉和脂肪组织动员三酰甘油产生游离脂肪酸,降低三酰甘油水平,改善糖代谢,逐渐改善脂代谢紊乱。
4. 改善心肺功能,降低血压。
运动可以提高肺活量,增加血管弹性,从而降低血压。
5. 改善凝血功能。
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和活性,促进凝血酶的生成和纤溶酶活性,减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6. 改善睡眠。
运动可使人精神愉快、满足,提高耐受力,增强反应能力。长期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睡眠质量。
7. 心理作用,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情。
糖尿病患者应如何选择运动项目?遵循哪些原则?
运动形式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以下五项原则可供参考:
1. 安全性。
安全是首要考虑因素。在选择项目时,应首先确保安全性。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超过糖尿病患者自身承受范围,加重病情。
2. 有效性与适应性。
运动负荷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应比日常活动强度高。可用“靶心率”衡量,60岁以上的人靶心率为170-年龄,60岁以下为180-年龄。
方法:在运动后,用食指和中指和无名指放在桡动脉处(手伸展开,手心向上,手腕偏外侧有脉搏跳动),找准位置后数一分钟,记录脉搏跳动次数。
3. 针对性。
(1)1型、2型糖尿病患者参加运动的目的有所不同。1型患者主要目的是促进心血管健康和体能,2型患者则是控制体重和改善血糖。
(2)根据个人情况,如年龄、患病时间长短及并发症等制定合适的运动方案。
(1型糖尿病患者为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应选择餐后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 运动要循序渐进,逐渐展开,长期坚持。 有氧运动项目包括:步行、慢跑、走跑结合、骑车、游泳、健身体操、球类等,此外还有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健身操、舞蹈等。 注意事项: 1. 1型糖尿病患者为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体育锻炼应在餐后进行。 2. 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