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运动养生史:从远古舞蹈到太极拳的千年智慧传承
作者:佚名|分类:运动养生|浏览:90|发布时间:2024-09-14
大家对运动这个词并不陌生,并且都能列举出多种多样的健康运动方式,如跑步、球类活动、游泳、爬山、骑行和武术等。但你真正理解运动对于养生的深远意义吗?了解中国古人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传承下来的运动智慧吗?
作者:一位继承了武当功夫的传统学者
自古以来,人类都渴望拥有永恒的生命,甚至有些先贤穷尽一生精力追求炼丹和长寿秘诀。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与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增长。如今,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运动养生”,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们祖先提出的“动则不衰”理念,与现代西方医学的“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不谋而合。然而,西方流行的运动多局限于骨骼和肌肉活动,而我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法则形式多样,既有古代贤人创立的系统养生方法,也有道教高人编创的多种健身技巧,内容丰富多彩。古籍《抱朴子》中提到:“有时伸展肢体,有时弯腰抬头,有时行走或躺卧,有时倚靠站立,有时慢步或急行,有时轻吟或静息,这些都是导引的动作。”
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运动养生的历史脉络。
远古时期
早在史前时代,我们的祖先就通过舞蹈来舒展筋骨、驱除病痛。据《吕氏春秋》记载:“在陶唐时代之初,阴气积聚导致水道阻塞,人们的情绪压抑,肢体僵硬。因此,他们通过跳舞来宣导气血。”而在青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舞蹈纹彩陶盆内壁绘有五人携手共舞的图像。《黄帝内经》的运动养生观
《黄帝内经》同样重视运动养生,提倡“身体劳累但不疲惫”,反对长时间静坐或卧床,强调要遵循“和于术数”的原则。王冰注解中的“术数”即为各种养生方法,其中包括了锻炼身体的手段。春秋战国时期的运动健身
在那个时期,体育运动已被广泛视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有力工具。《庄子•刻意》中写道:“呼吸吐纳,伸展肢体如熊和鸟般自由自在,这就是导引养生之道,彭祖等长寿之人也常采用这种方法。”这表明当时运用导引法来保健的人已不在少数。 《吕氏春秋》明确指出了运动养生的重要性:“流动的水不会腐败,常转动的门轴不易蛀蚀,皆因动。人体也是如此,若身体不动,气血便无法流通,气血滞塞则会导致疾病。”西汉时期的导引实践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描绘了44个角色的不同运动姿态,他们不仅展现各种动作,部分人手中还持有器械。三国时期的太极拳始祖
到了三国时期,出现了如张三丰这样的道教高人,他根据前人的养生智慧和武术特点,创立了太极拳,至今仍广为流传。 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运动养生理念不断得到深化与实践。无论是古代的导引法,还是现代的太极拳,都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保持身体活动,是健康长寿的关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运动的价值始终如一。(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