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今日小暑:一年不是四季,而是春、夏、长夏、秋、冬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2-11

#今日小暑:三伏天的脚步渐近#在中医的视界中,一年并非只有四季,而是“春、夏、长夏、秋、冬”五个阶段。

长夏时期,即阳历的七月和八月,正处于夏季的尾声与秋季的初始。它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和处暑这四个节气,气候特性是湿热交织。

因此,长夏并非夏季的延续,而是独立的一个季节,其养生的重点也有所差异。

夏天象征着火元素,对应于中医中的“心”脏。保持心脏健康是夏日保健的核心。中医养生讲究一个“平衡”,即在任何情况下都避免过度波动。夏季与心相应,且心作为五脏六腑的中心和主导,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动’之说,意味着心脏的功能受损将影响到其他器官,因此,养护心脏至关重要。

而长夏象征土元素,其对应的脏器是“脾”。所以,在长夏期间,养生的核心是滋养脾脏。同时,湿气在长夏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防暑降温与祛除湿邪是长夏期最重要的保健任务。

根据中医的四季养生活理,特别强调“长夏滋脾”,以抵御湿热的侵袭。

随着夏季的落幕,初秋来临,余热未散,湿气犹重,养生的关键是健脾和除湿。

因此,在饮食上,我们应遵循健脾、清热、利湿的原则。

今日小暑:一年不是四季,而是春、夏、长夏、秋、冬

推荐选择清淡、微苦、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油腻、难以消化的食品,同时要控制冷饮和寒性食物的摄入。

此外,生姜是此时的好选择。它既能温暖脾胃,又能消暑解热。可烹煮姜汤或姜粥,做菜时撒上些许姜丝作为调料,甚至在馅料中加入姜末也能增添风味。

唐代医家李绛在他的《兵部手集方》中有款效果显著的药膳——生姜红枣粥(生姜15克,红枣5枚,粳米100克),对于夏季食欲不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然而,如果出现消瘦、面色偏红、口干舌燥、饮水量大却无法解渴等阴虚内热的症状的人,则不宜食用此粥。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