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揭秘秋季养生秘诀:顺应自然,平衡肺气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1-24
秋天,一个许多人感到忧郁的时节。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秋季也有详细的描述。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有这样的论述:“秋三月,称之为容平,天气变得急促,地气逐渐清晰,应当早睡早起,跟随鸡的活动规律,保持心境平和,以此减缓秋天的肃杀之气,收敛心神,使秋气得以平衡;不要让志向过于外露,让肺气保持清新,这是顺应秋气的变化,是养生的正确方法。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则会伤害肺部,到了冬天容易出现腹泻等症状,身体储存的精气也会减少。”所谓“秋三月”指的是农历七月、八月和九月,也分别称为首秋、仲秋和季秋。
古人把秋三月的季节称之为“容平”,意思是自然界中的万物经过夏季的生长,已经趋向成熟,不再过于繁茂地生长,呈现出一种丰硕、从容等待收获的景象。王冰在注解中提到:“万物在夏季生长,花果已成熟,到了秋天,状态达到平稳。”王玉川说:“‘容’指的是容纳,‘平’则是指丰收。收成的果实装满容器,称之为容平。这里的‘容平’,即是丰收季节的别称。”《汉书》食贷志中提到:“一次收获叫做登,两次收获叫做平,三次收获叫做泰平”,由此可见,“平”具有丰收的含义。秋天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因此秋三月被称为容平。在这个季节里,天空的风气变得急促,地面景象清肃。人们应当早睡早起,仿佛与鸡的活动规律相仿,天亮时就开始活动,天黑就入舍归宿。张志聪解释说:“……跟随鸡的作息时间,与春夏之早起少迟,是为了培养秋收的气息。”《类经》认为秋季“阳和日退,阴寒日生”,因此要保持心境平和,避免受到秋季肃杀之气的影响;同时,秋季主收,人与之相应,气机逐渐收敛,所以要注意收敛自己的心神,不要让精神过于外放,调整生活作息,以顺应秋天的特点。否则就会损伤肺气,在冬天容易出现腹泻等症状。因为人体经络中的肺经与大肠经密切相关,互为表里,被中医视为相同的系统。肺病会影响到大肠,大肠有病则会影响冬天人体储存精气的功能。
秋天在方位上属于西方,在五行中对应金元素,在人体与肺部相对应,气候从炎热的夏季转变为凉爽干燥,是万物收获的季节,也是旧病容易复发的季节。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处暑前后甚至出现“秋老虎”的炎热天气,而白露后早晚较为凉爽,因此在穿着衣物上要适当把握。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