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心理标准是什么?
作者:佚名|分类:心理健康|浏览:89|发布时间:2025-02-09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规定,健康理想标准指的是使有机体从童年到成年期间的各项功能活动达到最满意的状态。在学前阶段,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明确的标准和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长评价标准
生长评价标准通常基于特定参考人群(例如生活在最适宜环境中的幼儿)的数据来制定。这个标准可能会根据参照群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理想标准与现状标准。
1. 理想标准
理想标准选择的参考群体是那些在喂养、膳食安排合理、拥有足够的营养素和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幼儿。这些幼儿的生长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他们的体格发育较为理想。自1996年起,我国普遍采用的理想标准是基于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参照人群值制定的标准。
2. 现状标准
现状标准不严格限制参考群体的条件,而是代表某一国家或地区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水平。目前在我国应用的是根据1975年、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5年在九大城市获得的幼儿生长发育数据而制定的标准。
二、生长发育评价指标
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时,主要考虑形态指标、生理功能指标以及心理指标。其中,形态指标最为直观,可以通过人体测量来反映。关键指标包括身长和体重等。
1. 身长
身长指的是头部、脊柱与下股骨骼的总长度。新生儿出生时平均约为50厘米,0-6个月的婴儿每月增长约2.5厘米,7-12个月的婴儿每月增长约1.5厘米,第二年大约增长10厘米左右。之后每年大约增长5~7.5厘米。接近青春期的儿童身长每年平均增长8厘米左右,2至10岁幼儿身高估算公式为:身高(厘米)=年龄x7+70。
2. 体重
以手掌作为生长评估指标。新生儿出生时约为3千克,6个月内婴儿每月平均增长约0.6~0.7千克,6-12个月的婴儿每月平均增加0.25~0.3千克,之后每年大约增长2千克。接近青春期的儿童体重每年可能增长6千克左右。
3. 头围
头围大小反映了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WHO提供的胎儿出生时头围参考值为34.8厘米,在1岁时增加约12厘米,随后增长速度减慢。第二年仅增长2厘米,之后每年大约再增加6~7厘米。若出现头小畸形,则可能提示脑发育不良;如果头围过大,则需考虑是否存在脑积水的可能性。
4. 胸围
胸围用于衡量肺的发育情况。在第一年中,胸围增长最快,在1-1.5岁时超过头围,第二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每年平均增加约3厘米,之后每年平均增加约1厘米。
5. 坐高
坐高是指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它反映了躯干的生长情况。幼儿在2岁时坐高的比例约为61%,4岁时为60%,10岁时降至54%。当儿童出现克汀病、软骨发育不良等疾病时,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比可能会增大。
上述指标是评估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参考点,对确保儿童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健康和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