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中医学习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8|发布时间:2025-02-12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句话描述了秋季90天的中点——秋分日。这一天,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完全相同,预示着天气由热转凉,阴气逐渐增长。

随着秋天的到来,燥邪盛行,这容易导致人体津液耗损。因此,在养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滋阴润燥”的原则。一方面可以保护体内阴液不受外界干燥气候的影响;另一方面,滋养阴液有助于促进阳气的生成,这种由水转化而来的温和之热不会像火焰那样过于炽烈。

按照中医理论,“阳入于阴为寐”,即白天活动消耗了阳气,夜晚则需要通过睡眠来补充。秋分之后,随着天气变冷,阳气开始收缩进入阴中,人体容易感到疲倦、嗜睡,这就是所谓的“秋乏”。这种现象与春季的春困和夏季的夏盹有着不同的原因。

中医学习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对于因阳虚导致的秋季疲劳感,应该在秋天之前通过按揉申脉穴来缓解。到了秋分之后,则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调理。如果心阴不足影响睡眠质量的人群,可以尝试按摩劳宫和神门这两个穴位以改善症状。

在秋季,由于天气干燥加之人体阳气逐渐减少,“阳消阴长”是自然规律的表现之一。因此,那些容易感到疲惫的人往往是因为体内阳虚所致。对于正常人而言,在这个阶段剩余的阳气足够维持日常生活所需;但对于阳气虚弱的人来说,则可能会因为把需要留待冬天使用的阳气“收”起来后,导致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不足。

在秋季,滋阴而不是直接补阳是更为适宜的选择。这是因为温补阳气的方法会导致阳气过度升散,并不利于秋天的收藏功能。而通过滋养阴液,则可以在防止燥邪伤害的同时促进阴阳之间的相互转化,使体内产生温和之热而非火烈之阳。

在秋季滋阴时应注重肺阴的养护,而不是直接滋肾阴。这是因为,在干燥气候中,肺部最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肺阴不足的情况发生;而同时,由于肺阴相对较为轻薄且位于上焦位置,并不会像肾阴那样浓稠厚重,因此也不会对体内的阳气造成损害。

中医学习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为了帮助固藏体内阳气,在秋分时节可以按揉神阙和命门穴。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食指和中指施加适当压力并环旋按摩神阙穴位50次;对于位于背部的命门穴位,则需要采取拇指进行相同动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秋分节气期间,由于燥邪当令,极易消耗阴液。因此,具有阴虚体质的人群更应提前做好准备,预防进一步加重体内阴液亏损的情况发生。

中医学习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