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珍藏版:名流中医养生秘方医案集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7|发布时间:2024-10-07

原创:中医文化传承


近期,一场题为“名方中医杯”的中医经典传承大会吸引了小编的关注。该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由成都中医药大学负责承办。

此次会议的核心目标是号召广大中医从业者重视并传承经典医术。不妨尝试使用我们专为中医人打造的答题小程序,长按登录即可参与挑战,一较高下!


自古以来,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其永恒的主题,而这一进程的根本在于对经典的继承。


在经典的研究中,我们往往更加关注条文的解读,却常常忽视了医案的深入探究。


今天,向大家推荐叶桂先生著作中的“胃脘痛”医案,供各位读者共同品味。


叶桂,无疑是温病学派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以卫气营血为纲的证治体系,使外感温热病得以摆脱《伤寒论》的束缚,形成独立的辨证治疗体系。


在内科杂病领域,叶桂也有许多独到见解,如创立了胃阴学说、久病入络理论等。


他不仅理论知识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因此很多医案被后人整理并流传至今。


1. 曹某,四七岁。早晨进食较多,晚上则会出现胃痛和呕吐。阳气逐渐衰微,浊阴聚集则有形,夜间疼痛加剧。


方剂:半夏、姜汁、淡干姜、秦椒、厚朴、茯苓(《临证指南医案·卷四》)


2. 陈某。宿病冲气胃痛,今日饱食动怒后疼痛加剧,伴有呕吐,这是肝木侵犯胃土,浊气上攻,胀痛不止,逆乱不安。病情表现为先寒后热,烦躁,面红耳赤,汗出,这是厥证的表现。显然是肝脏的病变。痛则不通,通字须究气血阴阳,这就是看诊的关键。建议使用泻心法。


方剂:干姜、川连、人参、枳实、半夏、姜汁(《临证指南医案·卷八》)


3. 杜某。酒客胃中酿热,怒气攻心,肝阳犯胃,现在进食后脘部微痛,这是阳逆失降的表现。酒家忌用甘腻之品,宜用辛辛苦苦清降之法,平肝和胃。


方剂:川连、吴萸、半夏、姜汁、茯苓、橘红、竹沥(《种福堂公选医案》)


4. 费某,二九岁。劳力气泄阳伤,胸脘疼痛,进食后缓解,但并非因质滞停蓄。初病时气伤,久泄不止,营络亦受损伤,古语有云:“络虚则痛。”攻痰破气,不去病即伤胃,导致纳食不甘,嗳噫欲呕,显然是胃伤阳败的表现。应当使用辛甘温方。


方剂:人参、桂枝、茯苓、炙草、煨姜、南枣(《临证指南医案·卷八》)


5. 顾氏。天癸将绝但仍来潮,年轻时已有头晕症状。七年前秋季开始胃痛如嘈杂之声,今年春天悲伤过度,先麻木头眩,疼痛向下至膝胫,冷感持续三天,病属肝厥胃痛。疼痛引背胁部,这是久病络脉空虚,厥阳热气因情志郁勃拂逆,气攻乘络,内风旋动,袭阳明,导致呕吐不能进食。


方剂:九孔石决明、清阿胶、生地、枸杞子、茯苓、桑寄生、川石斛(《临证指南医案·卷八》)


本文医案摘自《温病学派医案》(一)

珍藏版:名流中医养生秘方医案集珍藏版:名流中医养生秘方医案集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