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
作者:佚名|分类:心理健康|浏览:85|发布时间:2025-02-11
2月22日,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这是国内首部关于心理健康的专业报告,揭示了我国城镇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
报告显示,多数城市人口的身心健康状态良好,但仍有约11%至15%的人口存在轻度到中度的心理问题,这部分人群虽然能够维持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但在内心深处感到不适,并可能影响其工作效率。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可帮助这些个体预防更严重的问题。另外,大约2%-3%的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佳,面临中至重度的心理困扰。
![国内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uploads/5/202502/11/3459cfb1b5c02428b3d056ac0e4f771f.jpg)
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副主编、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介绍,该研究团队在2007年至2008年间对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39个城市共计约14,798名居民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随后,在2011至2012年期间的国民重要心理特征调查项目中,进一步发现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间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差异。
报告指出,从2007年至2012年的数据来看,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具体而言,“差”和“较差”的比例分别为2.6%和18.3%,而非农业户口的相应比例为2%和13.8%。
心理健康蓝皮书主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表示,在过去四年中,国民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保持相对稳定。然而,农村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仍低于城市居民。
![国内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发布](/uploads/5/202502/11/a7a74e229420d5addb194afbfbc254e3.jpg)
该报告还强调了信息化时代的挑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民众面临更多心理健康问题。为此,《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基于最近三年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分析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系列维护与改善国民心理健康的建议。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指出,了解国民心理健康状况是指导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基础。她强调,通过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利用心理学研究成果来预测、引导和改善个体及群体的情感与行为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全民的心理素质和社会凝聚力。
(责任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