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中医养生秘诀:春日养生之道与防病技巧
作者:佚名|分类:中医养生|浏览:85|发布时间:2024-10-08
一、春季中医养生之术
《内经》有言:“春日,宜晚睡早起,漫步于庭……此为养生之道。”春天气候温和,外出活动,深呼吸新鲜空气,伸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增强神经系统对环境的适应和调节能力,提升抗病力。对于患有肝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按时服药显得尤为重要。
春季保暖,秋季降温
这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防病经验,符合人体生理特性。由于春季气温变化无常,人体皮肤血管扩张,汗孔张开,若突然减少衣物,容易使“风邪入体”,引发感冒、支气管炎、肺部疾病等。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尤其是背部保暖。特别是老年人和体质虚弱者,适当保持温暖,以防冷风侵袭。
春季困倦,秋季疲乏
春天阳气初升,容易让人感到精神疲惫。这是由于人体适应气候转暖需要散热,体表末梢血管扩张,流向皮肤的血液增加,内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机体新陈代谢活跃,如果食物中营养物质不足,会使大脑能量转换效率降低;此外,春季温暖的空气中阴离子含量较高,对人有镇静、催眠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脑部供血,可以减轻春困的不适感。
减少酸味,增加甜食
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多吃一些甜食。这是因为春季是肝气旺盛的时候,肝气过旺会影响到脾。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在春季频繁发作的原因之一。吃酸味食品会使肝气偏盛,因此不宜过多食用。增加甜品可以增强脾的功能,帮助抵抗肝气的侵袭。因此,春秋季节的饮食宜选择辛、甘、温之品,如葱、姜、枣、花生等。应避免酸涩、油腻、生冷的食物。多食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青椒、菜花等。
那些容易发脾气、情绪波动大的人,常常被认为是“肝火旺盛”。实际上,“肝火旺盛”的体质还可能表现为以下症状:口干舌燥、口苦、口臭、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排便不畅或大便粘腻、嘴唇干燥、开裂,舌苔增厚等。
二、中医论春季养生之法
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体预防和治疗疾病同样如此,应当从春天开始着手。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相辅相成,自然界的变化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风是春季的主气,如果风气过于旺盛或不足,就可能成为致病的因素。《素问·风论》中提到:“风为百病之始。”这说明寒、湿、燥、热等邪气往往依附于风侵入人体。由此可见,疾病在春季更容易发生和复发,尤其是呼吸道疾病、风湿病、风疹等与风相关的疾病。
此外,中医所说之风还包括内风,这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内风的产生主要与肝脏有关,且春季肝气旺盛。因此,与内风和肝脏有关的疾病如:眩晕、高血压、中风、肝炎、肝硬化等,在春季往往加重。患有这些疾病的人需要预防复发,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当春季来临之际我们应注意:
(1)保持居住环境清洁;
(2)穿着适宜;
(3)加强锻炼;
(4)调整心态,保持乐观。肝主情志,喜欢畅快,心胸开阔,不怒不恼,有利于肝脏功能的正常发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责任编辑:佚名)